前景展望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走进临沂 >> 前景展望

十三五时期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: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“走在前列”要求,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,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动力,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,更加注重以人为本,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,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家庭的精准帮扶,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,攻坚克难、扎实工作,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到2020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亿元,年均增长8%左右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50亿元,年均增长10%左右。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%、11%和8%左右。主要目标任务是:

壮大主导产业,建设实力城市。紧跟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互联网+”等产业新趋势,着力提升汽车及装备制造、健康食品、中药及生物医药、高端木业等产业层次,加快打造高端液压元件及系统产业集聚区、新医药产业集聚区,推进产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升级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、金融保险、文化旅游、养老养生等现代服务业,建设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商贸物流双节点城市、区域性供应链服务及金融结算中心城市。积极发展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,促进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,整建制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。到2020年,全市八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.5万亿元,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万亿元。县域经济进入赶超跨越发展新阶段,全国百强县实现“零的突破”。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,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,在鲁南苏北地区位次前移,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。

优化城乡环境,建设宜居城市。按照“以河为轴、两岸开发、组团发展、北上东拓的思路,加快北城新区二期及高铁片区、西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,推动中心城区和东部临港区、莒南县、临沭县融合发展,促进周边县区协调联动。启动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前期工作,建成运营鲁南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和临沂至日照段,推动京沪高铁东线规划建设,争取成为铁路枢纽城市。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,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,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。到2020年,中心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300万人、320平方公里,所有县城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,全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%和50%左右。

繁荣文化事业,建设魅力城市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,建设与历史资源和政治优势相匹配的文化大市,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城市精神的临沂文化品牌。充分发挥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功能,创建国家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示范区。发挥书圣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的带动效应,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彰显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山水文化特色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,打造15-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。构建覆盖城乡、发展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让沂蒙文化基因代代传承、文化魅力人人称颂、文化品牌口口相传。

深化改革创新,建设活力城市。持续推进商事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现审批事项数量最少、速度最快、收费最低、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目标。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发挥市场力量在建设基础设施、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。用好产业引导基金,加强股权投资运作,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发展。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,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抓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及新业态、新机制、新模式的宣传,提升企业家创新创业能力。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,激发社会组织共治活力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,建立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联动机制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成果,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。

保障改善民生,建设幸福城市。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,扎实做好10个方面35项民生实事,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到2018年,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%以上,贫困村全部“摘帽”,农村人口全部脱贫。到2020年,全市民生投入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、高于周边地市水平;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,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;确保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与全省同步、比全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努力让老区人民“劳有多得、学有优教、病有良医、出有畅行、贫有善济、居有长安”,进一步夯实民生大厦根基。